朝圣者客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美赫巴巴
查看: 3766|回复: 0

虔信之道

[复制链接]

主题

帖子

0

积分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7-7-4 12: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s: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帖子

0

积分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7-8-22 22: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s:13]  [s:13]  [s:13]  [s:13]  [s: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帖子

0

积分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7-8-28 22: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词编成的网就像一片大的森林,人的心智在那里迷失了自己,找不到出路。 [s: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帖子

0

积分

游客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7-7-1 12: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灵性导师问题

[印度]辨喜著
[中国]杨柳译

每一个灵魂注定是完美的,每一个存在,最终会达到那种境界。我们现在的状态是先前行为或思想的结果;而我们将来的状态是现在所做所思的结果。但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排斥外在的帮助;灵魂常常因为某些外在的帮助而备受鼓舞,以致在很多情况下,外在的帮助是完全必须的。外来的影响激发了我们自身的潜力;而后我们开始成长,灵性生命到来,人最终变得神圣而完美。这一外在的驱使不可能从书本中得来;灵魂只能从另一个灵魂那里受到驱使,没有别的地方。我们可能做了一辈子的学问,满腹经纶,但到后来却发现自己在灵性上没有丝毫的长进。理智的高度发展并不意味着人在灵性方面也在同步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几乎每天都发现理智的高度发展是以灵性为代价的。

在理智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书本中受益很多,但对于灵性发展,书几乎帮不上什么忙。在钻研学问的时候,我们有时会误以为在灵性上有所增益;但倘若分析一下自己,就会发现得到帮助的是理智,而不是灵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一谈起灵性话题都能头头是道,可一旦要做起来却发觉自己身不由己。因为书本无法给予我们外在的推动力。想要鼓舞灵魂,必然要有另一个灵魂来刺激它。

那个推动你的那个灵魂就叫古鲁,也称导师;而被推动的那个灵魂称为弟子、学生。为了传递这一推动力,首先,发出动力的灵魂必须确实具备将能量传给另一个灵魂的能力;其次,被传递的对象必须做好接受的准备。种子必须是活的,土地也必须是耕耘好了的;当这两个条件都满足的时候,奇妙的宗教成长开始了。"宗教演说者必须很棒,听众也一样";当两者确实都出众非凡的时候,辉煌的灵性成长才会到来,否则绝不可能。这才是真正的导师,这才是真正的学生。除此之外,其他人只是在玩弄灵性——仅仅做了点理智的努力,满足了一下好奇心而已——他们只站在宗教的外缘。当然这也具有某种价值;也许它唤起了人们对宗教的真正渴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展现。这是本性的神秘法则,一旦土地耕好了必然要播种,一旦灵魂渴望宗教了,宗教力量的传递者必将到来。"寻求中的罪人遇到了寻求中的救世主。"当接受者的力量充盈适宜的时候,赋予者的力量必然到来。

但这条路上危机重重。危险之一是接受者的灵魂误将一时冲动当作了真实的宗教渴求。我们在自己身上发现了这一点。有多少次,当深爱的人死去;我们感觉如雷轰顶;一度以为这个世界就在我们的指尖滑落,因而我们渴望更高的东西,使得自己更具有宗教性。几天之后,风波就过去了,而我们却在那里进退两难。我们时常把这样的冲动误以为是对宗教的真正渴求,但只要这些瞬间的情感还被误解,一切还在继续,我们就不会萌生对灵魂的真正渴望,也不会发现能量的"传递者"。

所以,当我们抱怨说自己是如此渴望真理,但还是求之不得的时候,不要急着抱怨,我们首先应当反观内心,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在渴望。在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发现自己不是这样;我们并不渴望;并没有追随灵性的渴望。

"传递者"这一方的困难更多。不少人沉溺于无知,却还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无所不知,不仅如此,他还要引导别人,结果是"瞎子引导瞎子,两个都掉进沟渠"。世界上满是这样的例子;每个人都好为人师,每个乞丐都梦想馅饼从天而降。后者是可笑,但前者也好不到哪里去。我们怎样才能识别老师呢?首先,太阳不需要火把来照亮。我们从不点亮蜡烛看太阳。当太阳升起之时,我们本能地意识到它在升起;当导师过来帮助我们的时候,灵魂会本能地知道它已经找到了真理。真理是自明的;无需任何证明;它自身就放射出光芒。它渗透到了我们本性的最深处,整个世界都会起来证明:"这是真理。"这些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导师,但差一些的导师同样能帮助我们;由于我们不能总是非常直觉地去判断自己所接受的老师,因此应该进行某种检测。教学中需要一定的条件,对于导师也是如此。

教学中必要的条件是纯洁,对知识的真正渴求,持之以恒。不纯洁的灵魂不可能是宗教性的;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条件;这到哪里都是完全必要的。第二个条件是对知识的真正渴求。到底是谁在渴求?问一问自己。我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很久以前就是这样。谁渴求,谁获得。渴望宗教是件很困难的事,不像我们通常想像的那么简单。我们常常忘记了宗教不是听听讲演,读读书就行了的,它是不断的奋斗,和我们本性的搏斗,不断奋争直到成功。它不是一天两天,或几年、一辈子的事,可能要历经几百次的轮回,对此我们要有准备。也许它立刻到来,也可能要等几百世以后;对此我们要有准备。有了这种精神支持的学生会成功。对于老师,我们首先看的是他是否知道经典的秘密。全世界的人都在阅读经典——《圣经》、《吠陀经》、《古兰经》,还有其他经典;但它们只是语词,外在的条理,是语法、语源学,哲学,是宗教的枯骨。导师可能发现任何一本书的年代,但语词仅仅是事物的外在形式。那些太扣字眼,让语词压抑思维活动的人失落了灵魂。因此导师必须能够知晓经典的灵魂。语词编成的网就像一片大的森林,人的心智在那里迷失了自己,找不到出路。各种联结语词的方法,讲一口流利语言的方法,各种解释经典格言的方法,仅仅是学者们的享乐。他们并没有臻达完美;只是想显露一下自己的才学,以获得世人的称赞,赢得饱学之士的赞誉。

你会发现世界上没有一位伟大的导师会对典籍进行各种各样的阐释;他们并不是要"拷问经文",也不会说"这个词指的是这个,这是这个词和那个词的哲学联系。"你去研究一下世界上所有伟大的导师,就会明白没有人走那条路。他们在进行教学,而另一些人呢,腹中空空,却拿起一个词就它的起源和用法写了整整三卷书。我的导师曾经说过,有一群人进了芒果园,大家都忙着数树叶,检查树叶的颜色,嫩枝的大小,分枝的数量等等,只有一个人意识到了吃芒果,对此你是怎么看的?把数树叶、数嫩枝和这种做记录的事让给其他人吧。那些工作在适当的地方有它的价值,但不是在灵性领域。人不可能通过做这些工作获得灵性;你也从来不会见到一个极有灵性的人在那里"数树叶"。宗教是一个人的最高目标和最高荣耀,它不需要"数树叶"。假如你想成为一名基督徒,没有必要知道基督是诞生在耶路撒冷还是伯利恒,或者他宣讲登山宝训的确切时间;你只需去感受登山宝训就行了。不必为了知道它是什么时候讲的而读上两千字。这些全是学者的乐趣。让他们享乐吧;让他们做这事吧。让我们一起来吃芒果。

导师的第二个条件是他必须是圣洁的。英国的一个朋友曾经问我:"为什么要看重导师的人格呢?我们只要对他说的话加以判断,然后吸收就行了。"不是这样的。如果有人要教我动力学、化学或其他自然科学的知识,无论他品性如何都无所谓。因为自然科学的知识仅仅是智性的,它仰仗理智的力量;一个人可以在这里获得巨大的理智力量,而他的灵魂却没有丝毫长进。可在灵性科学中,不纯洁的灵魂想获得灵性之光,这从头到尾都绝不可能。这样的灵魂能教给别人什么呢?它一无所知。灵性的真理是纯粹。"心灵纯洁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将见到上帝。"这个句子点明了所有宗教的要旨。如果你明白了,那么以往所说的一切、将来可能会说的一切,你也就知道了;无需再寻寻觅觅地,你已经拥有了那句话中该有的一切;它能够拯救世界,其他的经典统统失效。只有纯洁的灵魂才能见到上帝、窥见超越者的模样。因而在灵性导师那里,纯洁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必须首先观察他是谁,而后才是他说了什么。但在知性老师那儿就不是这样;我们更看重的是他说了什么,而不是他是谁。对于宗教导师,我们必须首先观察他是谁,然后才考虑他话语的价值,因为他是传递者。如果他无法平息体内的精神力量,能传递出什么呢?打个比方吧:如果发热器是热的,它就能传递热振动,否则就做不到。宗教导师在对学生传递精神振动的时候也是这样。这是一种传递,而不仅仅是刺激理性官能。某些真实有形的力量,由导师传给学生,并在学生心中开始成长。因而导师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他必须是真正的导师。

第三个条件是动机。我们应当看到他不是为了名誉、声望或其他什么东西,仅仅是因为爱,对你纯粹的爱。当导师向学生传递灵性力量的时候,只能通过爱;没有其他的途径。任何一种动机,诸如猎取财富或名誉,都会立刻破坏这种传递方式;因此一切必须通过爱来达成。只有认识了上帝的人才能成为导师。当你发现导师已经完全具备这些条件的时候,你可以心安了;如果还没有具备,接受他是不明智的。也许他无法传递善,时而还会把恶传过来,这要冒很大的风险。一定要提防这一点;由此,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无法教我们。

借助溪流和石头宣讲真理也许是非常诗意的,但一个人不可能讲出一点真理除非他已拥有了真理。对哪些人要借助大自然布道呢?只有那些生命之莲已经绽放的灵魂。一旦心灵已经张开,它就能够从小溪或岩石那里获得教诲——它能从中得到某些宗教的旨意;但是那些尚未开放的心灵看到的只有小溪和滚动的石头。盲人可以去博物馆,但他只是走了一圈;如果想看什么,必须要睁开眼睛。而让你睁开眼睛的那个人就是导师。这样我们和导师就是祖先和后代的关系;导师是灵性祖先,而弟子则是灵性后代。谈论自由和独立固然很好,但没有了谦卑、尊敬和信念,也就不会产生任何宗教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是,只有师徒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伟大的灵性灵魂才会成长;如果将它丢弃,宗教就会偏离正道。在一些国家和教会,师徒间没能维系这种关系,那么灵性几乎不得而知。没了那种感觉就是不行;没有人来传递,也没有人来接受,因为他们都彼此独立。他们能向谁求教呢?如果要学,那也是在"买"学问。给我值一美元的宗教;我不能花一美元买吗?宗教绝不能那样!

没有什么比灵性导师的灵魂所传递的知识更高深、更神圣的东西了。如果有人成了一名杰出的瑜伽师,那是从灵魂自身那儿得来的,不可能得自书本。或许你会历经千险四处寻访明师,踏遍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高加索山脉,深入撒哈拉沙漠或深达海地,但是除非你找到了导师,否则寻不到真理。找到这样的导师,然后像孩子一般服侍他,面对他打开心扉,在他身上明白上帝的显现。我们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作为上帝最高显现的导师身上;当注意力集中到那里时,导师作为人的图像就会消失;这样的结构会消失,真正的上帝留在了那儿。那些怀着尊敬和爱抵达真理的人——对他们而言真理之主说出了最绝妙的话。"脱下鞋子,因为你站着的土地是神圣的"。他的名字在哪里响起,哪里就是神圣的。多少次人们叫着他的名字,满怀崇敬地接近他,灵性真理就在那里产生!这就是指导我们的灵魂。毋庸置疑,世界上这样的导师很少,但我们的世界从来不缺他们这样的人。一旦完全失去了他们,世界将停止运转,将会堕落成为无间地狱。这些导师是人类生命的结晶,他们使得这个世界不断前行;正是生命核心中展现出来的力量维持了我们社会的完整。

除他们之外还有另一批导师,即世界上的基督们。所有这些导师(teachers)的导师(Teachers)都以人的形象代表上帝本人。他们更高深;能通过接触、意愿传递灵性,即使是最低等最堕落的人也可以在瞬间成为圣徒。你没有读到过相关的内容吗?他们不是我正在谈论的导师;他们是所有导师的导师,是上帝为了人的最伟大的展示;我们惟有透过他们才能见到上帝。我们无法克制地崇拜他们,他们是我们必定要崇拜的惟一存在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朝圣者客栈

GMT+8, 2025-4-2 14:40 , Processed in 0.03648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