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者客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美赫巴巴
查看: 6236|回复: 0

神的十个状态

[复制链接]

6

主题

60

帖子

33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4
发表于 2009-6-10 07: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能参考图解,会有助于理解本章。原图在下面链接里的God Speaks, Part 2 第3页。如哪位朋友能帮助把它贴在这里,会更好:

http://www.ambppct.org/meherbaba/BooksByMeherBaba.ph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帖子

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0
发表于 2009-6-10 13: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状态I      神在超在超在中
状态II     神在超在中(分状态A,B,C)

是否继续沿用“神在超越超越中”BEYONGD BEYOND GOD
和“神在超越中"zhuBEYOND GOD更好?

  [s: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帖子

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0
发表于 2009-6-10 20: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神曰中文图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60

帖子

33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4
 楼主| 发表于 2009-6-11 08: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我之前一直是将Beyond译作超越。前不久看到有人用超在,觉得也许更贴切,就改成了超在。何取何从?正在推敲中[s: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帖子

0

积分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9-6-12 12: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超在怪怪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60

帖子

33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4
 楼主| 发表于 2009-6-13 07: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经过考虑,决定改过来。嘉童的朋友漫想薰风已基本做好《神的十个状态》中文图解。图中将采用原先的译法“超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帖子

0

积分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9-6-14 09: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图片弄的不是怎么清楚,b如果把图片下载下来(点击鼠标右键,另存为),放至最大再看会好些,呵呵。

期待神曰早日译出,田心姐注意休息。 [s:13]  [s: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60

帖子

33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4
 楼主| 发表于 2009-6-14 09: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状态II
神在超越状态


如前所述,神的超越超越状态是绝对无法适当描述的。当成道者试图描述超越超越状态时,他们只能成功地描述神的超越状态,即苏非教徒的安拉(Allah),琐罗亚斯德教徒的阿乎若玛兹达(Ahuramazda),吠檀多教徒的帕若玛特玛(Paramatma),基督教徒的圣父,一些哲学家的超灵。在超越状态的神是绝对、无限和无量的——独一无二。

美赫巴巴在解释神的该第二个状态时强调,在根本上神的状态II与状态I毫无区别;造成差异的是神的状态II的分状态A、B、C。

差异是如何,何时及何处产生的?下面是根据美赫巴巴的解释所做的描述:

就在无限上帝想认识自己(“我是谁?”)之潜在原始无限心血来潮即将在神的最原始超越超越状态的无穷、绝对、无量神圣真空之无限一体中涌现的刹那,这个无限“欲知驱策” ——驱动着无穷、绝对、无量神圣真空中神的永恒平静——的前景本身变得不可思议。

然而,无限心血来潮的涌现之事实及其不可思议性本身,自动产生了上帝状态的另一个方面;它不同于无穷、绝对、无量神圣真空之最原始超越超越状态,此处既没有方面前景也没有属性;既没有无限或有限意识,也没有无限或有限无意识;此处除了神的永恒显现的无限性外,其它每一个事物皆是潜在的,包括无限心血来潮及随之而来的无限“欲知驱策”。

因此正是无限心血来潮在超越超越状态涌现之前景的不可思议性,自动地展现出这个亦潜在于无限状态的前景性;该(前景性的)显现给神的最原始超越超越状态赋予一个不同于最原始与永恒状态的无限方面之前景。

因而神的第二个状态只是作为最原始第一状态的又一个无限方面而产生的。神的十个主要状态的这个第二状态被称作“神的原始超越状态”。

应认真注意,决不可把神的原始第二个状态(在图中被标作II并被称作“神在超越状态”)看作是一个全然不同于神的最原始第一状态(在图中被标作I并被称作“神在超越超越状态”)的上帝状态。

神的状态I与状态II之间的唯一区别是,状态I属于无限、绝对、无量的神圣真空,此处甚至连无限心血来潮涌现的最遥远前景都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只有在原始无限心血来潮在 “神是”状态之无限中涌现的刹那,无限的神才能萌生无限原始的欲知驱策“我是谁?” ——也就是说,只有当神在超越超越中的无方面状态I获得神在超越中的状态II方面时。帕若特帕-帕若卜拉玛(Paratpar Parabrahma)因而获得帕若玛特玛(Paramatma)之无限方面。

还应认真注意的是,图中标为II的超越状态,在根本上等同于图中标为I的神的超越超越状态。但在图表中,对状态I和状态II这两个状态却是分别描绘的,因为虽然神在超越状态中的状态II是神的同一个原始状态,但它却不是神的最原始状态,即超越超越状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只有在状态II,当永恒地处于状态I的神,在其永恒的状态I,即最原始的超越超越状态之内,采取无限原始的状态II方面时,神才能萌生无限原始心血来潮的无限涌现,才能获得无限原始的欲知驱策“我是谁?”之无限原始冲动。

更明确地讲,在神的这两个状态(状态I和状态II)中,除了神的永恒无限性(作为无穷、绝对、无量的神圣真空)的永恒显现无限外,神的一切属性、一切方面、一切状态、无限的和最有限的意识与无意识,包括神自身的无限能力、知识和喜悦三重性及其它一切,全都潜在于无穷、绝对、无量的神圣真空。

这些潜在于无限的所有一切,仅仅在神的状态II才有显现的机会,这可以说是它不同于状态I的唯一方面,即具有这个无限显现机会,让作为大无无限地和最有限地潜在于作为大有的神的无限中的一切得以显现。

因此,当神的无限原始心血来潮一旦涌现时,它仅仅具有在神的状态II涌现的可行性;它涌现时,是在神的无限中统一进行的。然而在心血来潮涌现时,该心血来潮的涌现是处于最无限独立的超越超越状态I的神绝对无法体验的;它只有通过神的状态 II之无限方面,作为在超越状态的神,才被永恒处于最原始的超越超越状态的神所体验。

这样,无限原始心血来潮的无限涌现,及其随之而来的无限反响,实际上发生在超越状态中神的状态II。
在无限原始心血来潮涌现,神获得无限原始欲知驱策“我是谁?”的刹那,心血来潮无限涌现的无限一致性,自发地使神的潜在无限意识和潜在无限无意识,同时在神的原始超越状态显现,虽然神永恒地处于最原始的超越超越状态。

这种潜在无限意识和无限无意识的同时自发显现,超出了人类智力的理解与消化范围。它确实是实在领域的一个悖论,挫败一切的人类认识。神怎样能够自发地同时获得其无限意识和其无限无意识呢?在解释这一点时,美赫巴巴指出这是个事实,它属于实在领域,永远不能为头脑所理解或领悟;只能在证悟实在时被证悟。同时,为了让我们对这个发生在实在中的事实至少会有某种概念,使我们不至于仅仅把它看成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谜,美赫巴巴用母亲子宫内的胎儿做例子,让我们理解这个似非而是的悖论。

当母亲受孕,胎儿在母亲的子宫里发育;一旦发育达到胎儿的眼睛以及其它器官完全成形的阶段,胎儿便同时获得“视”和“不视”的能力。无论胎儿出生后是否能视,但眼睛在母亲子宫里形成之事实本身,则把眼睛的双重方面赋予胎儿。一旦发育成熟,眼睛就同时包含了视和不视的功能。胎儿睁眼时看,闭眼时不看;但事实仍然是,眼睛一发育充分,便同时包含了视和不视之双重能力。

同理,随着原始无限心血来潮在神里的涌现,皆潜在于神里的无限意识和无意识也同时被显现,这对受限的头脑似乎是矛盾的。

就这样,在其超越超越之最原始状态I,神通过其超越状态之原始状态II,自动地同时获得其无限地无意识状态和其无限地有意识状态,二者在图中分别标为“状态A”和“状态B”。

结果是,一方面,随着无限无意识的自发显现,在其无限的、无意识的超越状态(图中标为“A”)的神,不仅对其自身的永恒、无限存在永恒地保持无限地无意识,如在最原始的超越超越之“无限-绝对”状态中;他而且还对自己所获得的无限原始超越状态(图中标为II)永恒地保持无限地无意识。

另一方面,随着无限意识的自发显现,在其无限的、有意识的超越状态(图中标作“B”)的神,同时不仅对其自身的永恒无限存在,永恒地变得无限地有意识,如在最原始的超越之“无限-绝对”状态中;他而且还,最明显地,对它所获得的无限原始超越状态(图中标作II)变得无限地有意识。

换言之,只有在神的超越状态(图中标作状态II),神才自发地,随着无限原始心血来潮的涌现,同时产生其永恒、无限的无意识状态(标作“分状态A”),及其永恒、无限的有意识状态(标作“分状态B”)。

分状态A属于在超越状态的神(标作状态II)。这个分状态A属于神自身的无限能力、无限知识和无限喜悦的神圣无限无意识。神在该分状态A既不有意识地体验其无限能力、知识和喜悦之三重性,也不使用它们。

分状态B也属于在超越状态的神(标作状态II)。这个分状态B是无属性和无形状的,但却属于神自身的无限能力、知识和喜悦之无限三重性的最高神圣意识。神在该分状态B有意识地体验其无限能力、无限知识和无限喜悦,但他却不使用它们。他意识到其实在,却意识不到幻相。

用吠檀多的术语讲,就这样帕若特帕-帕若卜拉玛(Paratpar Parabrahma)之状态I产生了帕若玛特玛(Paramatma)之状态II;在这个状态II,神作为帕若玛特玛对其最原始的帕若特帕-帕若卜若玛状态永恒地无意识并且同时永恒地有意识。帕若玛特玛状态的这个无限双重方面在图中分别被称作状态A和状态B。

因此,自然地,在永恒原始超越状态(标作II)的帕若玛特玛的永恒无意识状态(标作A),永恒地争取获得帕若玛特玛的永恒有意识状态(标作B),即标作II的原始超越上帝状态(帕若玛特玛)的双重无限方面的第二个方面。

所以,神圣目标是A中神的无意识状态应获得B中神的有意识状态的有意识实在。

简言之,当状态A有意识地证悟状态B时,神圣目标便达到。

状态A要想有意识地证悟状态B,唯一的选择是状态A必须逐渐地向状态B转化,最终在一切方面有意识地成为状态B。

神的无意识、无限状态向有意识、无限状态的这个逐渐转化,在神的十个状态图表中,作为神的不同状态,被描绘为状态III、IV、V、VI和VII。在状态VIII,神的状态A成为对状态B完全有意识。

在该状态VIII,神的无意识无限状态A不仅获得对状态B的最高神圣意识,而且神还神圣地融入其自身的无限有意识状态的实在里,从而证悟他与神的无限有意识状态B的永恒一体性。

如果神圣地融入的神(如在状态VIII中),作为一个完人化身,通过其心、精和浊方面,恢复并保持对心、精和浊领域的正常意识,那么位于状态VIII与状态X之间神圣交点上的状态IX便被达到。在这个第九状态之后,神的第十个状态在图中被描绘,并与神的状态“C”连接。

神的这个第十状态是神以至师的人身具特性并显现的状态。在状态X神有意识地体验其无限能力、无限知识和无限喜悦之三重性,并且通过上帝状态X之神圣职位(图中标作“C”)使用它们。

还要认真注意的是,神在无限、无意识的状态A,既非无属性无形状(nirguna-nirakar),亦非有属性有形状(saguna-sakar)。但是状态B属于无属性无形状(nirguna-nirakar),状态C(它也属于原始超越上帝状态)属于有属性有形状(saguna-sakar)。它是神无限地意识到实在与幻相的至高人神状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帖子

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0
发表于 2009-6-14 15: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文图已经发布在3楼。
制作:漫想熏风
[s: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帖子

0

积分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9-6-16 10: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s: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朝圣者客栈

GMT+8, 2025-2-5 18:01 , Processed in 0.03765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