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者客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美赫巴巴
查看: 5493|回复: 0

【吠檀多】数论颂

[复制链接]

主题

帖子

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0
发表于 2014-7-15 07: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数论颂
作者:自在黑
翻译:姚卫群

简介

数论派是婆罗门六个正统哲学派系之一。
数论派思想可以追溯到吠陀和奥义书时期,《摩诃婆罗多》中对数论派思想有大量记载。相传创始人为公元前4世纪左右的迦毗罗(Kapila),4世纪出现了数论派最重要的哲学家自在黑(Isvarakrsna)。后者制作了现存的数论派最早的系统经典《数论颂》。数论派另一重要经典是《数论经》相传作者是迦毗罗,但实际上是14到15世纪假托其名而作。

思想

数论派:印度所有宗教的特点,哲学睿智的研究,往往超过绝对信仰的主观,数论派的哲学,首先便是确定这个现实世界,纯苦无乐,要求解脱,必须先了解苦因,但认为生天、祭祀、祈祷等方法,井非究竟解脱。这个世间,为三苦所逼:(1)依内苦,包括病苦(风、热、痰等)和心苦(可爱别离、怨憎聚会、所求不得、有生就苦)。(2)依外苦,不能摆脱物质世界的迫害等。(3)依天苦,不能脱离自然界的束缚等。
他们建立因中有果论,立自性神我二元的根本原理。同时又建立二十五谛为宇宙人生的真谛。立三种量论:(1)证量(又名现量,不含推比的直觉经验)。
(2)比量(由推理而得的知识)。(3)圣言量(以圣者的教说为依据量知事物)。正理派在这三种量以外,又加比喻量。因此认为神的存在,不能证明,就是不可知数,所以接近于无神论者。
数论派的哲学思想,显然由婆罗门的宗教意识脱颖而出,倾向于理性的探讨和生命的研究,要求解脱轮回而证道果。

版本
《数论颂》(Sāmkhya-kārikā)是印度古代哲学中数论派的现存最早的系统经典。作者自在黑(Iśvarakṛṣṇa)约为4世纪人。本文译自H.D.夏尔马(Sharma)编辑的《数论颂》(汉那,1933年版)一书中所载的梵本。其中方括号内部分(〖〗)为乔荼波陀(Gauḍapāda,约8世纪)的部分注释。


《数论颂》正文

1.由于为三苦所逼迫,因而想探寻灭苦之方法。如果(由于认为存在着一般)可见(之方法而认为)此(探寻)无用,(那就)不(正确了),因为(一般可见之方法)缺乏确定性和最终性。
〖三苦是:依内的、依外的和依天的。依内苦有两种:身体的和精神的。身体的苦(如)发烧、痢疾等,由风、热、痰的不调引起;精神的苦(由)与所喜分离及与所憎结合等等(产生的)。依外苦由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土生而来自人、兽、鹿、禽、蛇、小咬、蚊、虱、臭虫、鳄鱼、鲨鱼、不动之物体等。依天苦属于神,或来自天,因此,与冷、热、风暴、雨、雷电等相关而产生。……(一般可见的灭)依内苦的方法是:依靠医学的治疗与所爱结合,排除不喜欢的、辣的、苦的、涩的、煎的东西等等……(关于)外部的苦[此处,外部的苦应包括“依外苦”与“依天苦”],消除它的(一般)可见的方法是防卫等等。如果认为有了(一般)可见的方法(这)探寻就无用了,那是不(正确的),……因为(一般)可见之方法不能确定地和最终地灭苦。〗

2.天启的(方法与一般)可见之(方法)类似,因为它与不净、可灭性、不平相关联。与这(上述两种)方法不同的(方法)是较好的,因为(这产生于对)显、未显和知者的(正确)认识。
〖(天启的方法)与不净相关联,因为(它)屠杀牲畜……;它还与可灭性相关联,因为因陀罗等是可灭的……;具有不平,因为看到了某人的优越,另一人就感到痛苦。……与天启的和一般可见之方法不同的方法是较好的,因为它摆脱了不净、可灭性和不平。……显是大等,即:觉、我慢、五唯、十一根和五大。未显是本。知者是神我。因而,这二十五谛就称为显、未显和知者。〗

3.自性不是变异;大等七(谛)既是本又是变异。十六(谛)仅是变异。神我既非本又非变异。
〖自性是本,因为它是七种本与变异的根源。……自性非任何物之变异。因为它不为任何物所产生。……觉从自性生,因而它是产物--变异。这同一(觉)生出我慢,因而(觉)是本;我慢同样由于从觉产生而是变异,由于这(我慢)生出五唯因而又是本。声唯因为生于我慢而为变异,因为生空而是本。同样,触唯因为生于我慢而为变异,因为生风而是本。香唯因为生于我慢而为变异,因为生地而是本。色唯因为生于我慢而为变异,因为生火而是本。味唯因为生于我慢而为变异,因为生水而为本。因此,大等七(谛)既是本又是变异。
十六(谛)是变异。五知根、五作根、心根和五大,这十六(谛)仅是变异。……神我既非本又非变异。〗

4.现量、比量、圣言量被认为是三种量[获得正确的认识的方式或途径就是“量”],因为所有的量都被证明包含在了这三种量之中。确实,可被证明之物是通过量证明的。
〖耳取声,皮取触,眼取色,舌取味,鼻取香。此种量称为现量。不能由现量和比量领悟的对象由圣言量领悟。例如,因陀罗--众神之王、北俱卢(洲)、天女等,不能由现量或比量领悟的,由圣言量领悟。……
所有其它的量都包含在这三种(量)中。阇弥尼说:有六种量。哪些量呢?义准、随生、无体、想定、传承、比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帖子

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0
发表于 2014-7-15 07: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5.现量是(根)取境;比量被认为(有)三种,它以相[即中词]和有相[即大词和小词]为基础,圣言量是可信赖之人(的言教)和(来自吠陀的)耳闻。
〖比量被认为有三种:有前、有余和平等。……有前(因的推理)称为有前(比量),如见升起乌云,推论有雨;有余(比量的)事例是:当看到海中的一巴拉水是咸的,推想其余的(水)也是咸的[根据《金七十论》,有余比量指从果推因,如见江中充满浊水,推知江的上游有雨]。平等(比量)的事例是:……看到(某处)芒果树开花,推论别处的芒果树也开了花。〗

6.借助基于类推的比量,根不(直接)感知(之物被证明)。不能由这(比量)证明(之物)和超验(之物),由圣言量证明
〖不为根所感知的自性和神我,由基于类推的比量证明。……显由现量证明。
不能由这(比量)证明(之物)和超验(之物),由圣言量证明。例如,因陀罗――众神之王、北俱卢洲、天女,所有这些超验(之物)由圣言量证明。〗

7.由于极远、极近、根坏、心不定、细微、障碍、抑制和相似物的聚合(,即便是存在物亦不被感知)。
〖即便是存在物亦不被感知,(原因是:)由于极远,如居住在另一国的贾伊斯勒、玛伊特勒、毗湿努密特勒;
由于极近,如眼不能看到自身中的眼液;
由于根坏,如聋子和瞎子不能感到声色;
由于心不定,如尽管说得很清楚,但精神分散的人听不到任何东西;
由于细微,如烟、热、水和霜的微尘在天空中不可见;
由于障碍,如被墙阻碍的物体不可见;
由于抑制,如行星、星系、……由于阳光的抑制而不可见;
由于相似,如一个豆粒在一堆豆中,……一只鸽子在一群鸽子中,由于与相似物混在一起而不可见。〗

8.这(自性)是非感知的,因为(它)细微,而不是因为(它)不存在。它通过果被认识。这些果是大等,(它们)与自性相似又不相似。
〖从对果的观察中,因被推论出来。自性作为因确实存在,它的果是:觉、我慢、五唯、十一根和五大……。
这些果与自性不相似,……在形式上又相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帖子

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0
发表于 2014-7-15 07: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9.果存在(于因中),因为无不可被造作;因为(果需)选取质料(因);因为一切物产生于(任何事物的情形)是不存在的;因为能作(之因造作)所作(之物);因为(果有)因的特性。
〖因为无不可被造作。……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见不到非存在物的产生,正如油不能从(无油之)沙中产生一样。因此,既然只有存在物能被造作,那么“显”在它产生之前就存在于自性之中……;因为(果需)选取质料(因),……在这个世界上,人选取其所需之物的质料因。一个需要奶酪的人选取奶,而不选取水……;因为一切物产生(于任何物的情形)是不存在的。……如金不能产生于银、草、尘、沙之中……;因为能作(之因造作)所作(之物)。此处,我们看到,只有能作(之因),如陶工或土、轮、布、线、水等材料能从土造出所作(之物)--罐……;因为(果有)因的特性,……如麦(生)于麦,稻(生)于稻。……因此,果存在(于因中)。〗

10.显(的特性)是有因、无常、不遍在、变化、多样、依赖、回归、有部分、从属。未显(与此)相反。
〖显即果,如大等,是有因的……;显以自性为其因,因此,直至五大的整个显是有因的……;它是无常的,因为它由另一物产生……;它是不遍在的,显不象自性与神我那样遍在……;它是变化的,它在创造时期迁移,因为它随具有十三作具的细身而迁移……;它是多样的,即(分为)觉、我慢、五唯、十一根和五大……;它是依赖的,即依赖它的因:觉依赖自性,我慢依赖觉,十一根和五唯依赖我慢,五大依赖五唯……;它是回归的,它具有回归(的特性),在解体时,五大归于五唯,后者与十一根一起归于我慢,我慢归于觉,觉归于自性……;它是有部分的:声、触、味、色、香是部分;……它是从属的,即它不是独立的,如觉从属于自性,我慢从属于觉,五唯和十一根从属于我慢,五大从属于五唯。〗

11.显由三德(构成,它)无分别、客观、(有)共同性、无知、能生。本亦如此。神我(与此)相反,但又有相似处[“有相似处”指神我与上颂所说的未显不同于显的特性是相似的]。
〖显(由)三德(构成)。它具有三德:萨埵、罗阇、多磨。
显无分别,它不能分别……;显是客观的,即它是享受的客体,是一切神我的(享受)对象……;显是共同的,因为它象一个奴婢一样对所有(神我)是共同的……;显是无知的,即它对乐、苦、迷暗都无意识……;显是能生的,如从觉生出我慢,从我慢生出五唯和十一根,从五唯(生出)五大。〗

12.德(具有)喜、忧、暗的本质、并起照明、冲动、抑制的作用。(它们)相互压抑、支持、产生、伴随和依存。
〖它们相互压抑,……当萨埵占主导地位时,其特性压抑罗阇和多磨,并表现为喜和照明;当罗阇(占主导地位)时,它的苦和冲动特性(压抑)萨埵和多磨;当多磨(占主导地位)时,其迷暗和固定的特性(压抑)萨埵和罗阇。……三德间相互产生,犹如一块泥土产生罐一样。它们相互伴随,犹如夫妻相伴随……;萨埵是罗阇和多磨存在的根源……;罗阇引起萨埵和多磨的存在……;多磨引起萨埵和罗阇的存在。……因此,德是相互依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帖子

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0
发表于 2014-7-15 07: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13.萨埵被认为轻快(并可)照明;罗阇激奋和冲动;多磨沉重和遮蔽。犹如灯一样,(它们)为了(共同的)目的(结合)发生作用。
〖当萨埵占主导地位时,肢体变得轻快,觉变得明晰,根变得敏锐……;如同一头公牛见到另一头公牛时是非常激奋的。罗阇的特性亦如此,罗阇被观察到是冲动的……;当多磨占主导地位时,肢体变得沉重,根变得遮蔽。……就如同灯一样,(它们)为了(共同的)目的(结合)发生作用……。它们的作用被认为可实现共同的目的。如同一盏由油、火和芯组成的灯一样,这些东西彼此对立,成为灯,照亮物体。萨埵、罗阇和多磨尽管彼此对立,但却产生(共同的)结果。〗

14.(显的)不能分别等(特性)被证明,因为(显具有)三德,(还)因为与此相反的(特性)不存在。未显的(特性)亦由于果(具有)因的特性而被证明。
〖不能分别等特性存在于大等之中,因为它们具有三德的特性。……未显(的特性)由于果(具有)因的特性而被证明。我们在世上看到,因为任何本质都与果的本质相同,如从黑线中仅生出黑布。〗

15.(未显这一因是存在的,)因为(不同的事物)是有限的;因为(事物都有)共同性;因为(事物通过能力被)产生;因为因与果不同;因为多样的(事物要)回归(到产生它们的因中)。
〖(未显存在,)因为(不同的事物)是有限的,……如陶工仅从有限的黏土中制出有限的缺罐。大亦如此,有回归特性的大等是有限的,并是自性的特定结果……,因为(事物都有)共同性,这在世界上是显而易见的,(如)某人见到一男孩进行神圣的仪式,就推论出他的父母自然是婆罗门……;因为(事物通过能力被)产生,此外,人作他有能力作的事,如有能力制罐的陶工仅制作罐,而不制作布或车;……因为因与果不同……,如罐能装奶酪、蜜、水、奶,而一块黏土则不能……;因为多样的事物将回归到产生它们的因中去……,(如)在(世界)解体时,五大,即地、水、火、风、空根据创造的顺序回归于变化的五唯中,五唯和十一根(回归)于我慢,我慢(回归)于觉,觉(回归)于自性……。(因此,)作为因的未显确实存在。〗

16.未显(作为)因是存在的,(它)通过三德,通过(三德的)结合与变化发生作用,(它)犹如水一样,由于各德(这样的)所依物的不同(而显出差别)。
〖自性是萨埵、罗阇和多磨的平衡……。从未显生出的显由于变化而变得如同水一样,这些变化以存在于三德中的每一德的特性为基础……,例如,从天上落下的水具有相同的性质,但由于和不同的形态的物体接触,水就有了不同形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帖子

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0
发表于 2014-7-15 07: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17.神我是存在的。因为聚集(之物)是为了(与它们)不同(之物)的目的;因为(必有一个)与(具有)三德等(的实体)不同(的实体);因为(必有一个)控制者;因为(必有一个)享受者;因为(活动是)为了独存的目的。
〖神我是存在的。为什么?因为聚集(之物)是为了(与它们)不同(之物)的目的,(可以)推论:火等的聚集是为了神我……;因为(必有一个)与(具有)三德(的实体)不同(的实体,神我的特性)与有三德、不能分别、客观等(特性)相反……;因为(必有一个)控制者,如一辆套在马车上的车能跳跃、行驶和飞跑,(它的)功能只有当(车)被驾车者控制时才能发挥出来,因而,身体由于神我的控制而发生作用……;因为(必有一个)享受者,如我们推论必有一个甜、酸、咸、辣、苦、涩六味混合的食物的享受者……;因为(活动是)为了独存的目的……,一切身体,无论是有智的还是其他的,都希望其生死轮回的结束。由于这些原因,存在着不同于身体的神我。〗

18.由于(人)分别获得生、死、根,由于行为的不同时,由于三德的不同(变化),神我的多被证明。
〖如果(仅)有一个神我,那么当一个人要产生时,所有的人也要产生。或者,当一个人有聋、盲、哑、残、跛这些形式的器官缺陷时,所有的人也将聋、盲、哑、残或跛,但这种事情并未发生……。我们看到,并非所有人在同一时间都行善等,一些人行善,另一些人作恶……有萨埵的人喜,有罗阇的人忧,有多磨的人迷暗。因此,根据种种变化,神我(有)多个被确定。〗

19.由于(神我)与此(自性和变异)的差别,因而(可以)证明它(具有)见证、独存、冷漠、观者、无活动(的特性)。
〖见证(是)既不活动,亦不停止活动……;独存是(有)独立或不同的特性,即独立于或不同于具有三德的事物……;神我如同一隐士那样冷漠,如同一个隐士对从事耕作的村民(表示)冷漠……;由于神我是冷漠的,因此,它是这些行动的观者和非动因。〗

20.因而,由于与此(神我)相结合,无知的相[指大等]似乎有知。尽管作者具有三德,但冷漠的(神我)依然显得似乎是作者,
〖知属于神我。因而,相,即大等,由于与(神我的)知的反映相接触而变得似乎有知……。尽管活动存在于德中,但即便是冷漠的神我也变得似乎是作者……,正如一个不是小偷的人,当与小偷一起被抓住时,就(似乎)变成小偷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帖子

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0
发表于 2014-7-15 07: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21.神我(与自性结合)是为了注视(自性),自性(与神我结合)是为了独存。二者的结合就如同跛者与盲者(的结合)一样。(世界的)创造由此产生。
〖二者的结合应被视为如同跛者与盲者的结合一样。如一人跛,一人盲。此二人行走困难。(当)商队在森林中受到强盗袭击(时),两人被朋友抛弃,无目的地徘徊。在徘徊中,他们相遇,……盲者背起跛者,他沿着背在身上的跛者指的路行走。与此类似,神我如同跛者一样有看的力量而无动作的力量。自性如同盲者一样有动作的力量而无看的力量……,正如儿子是由男女结合生出来的一样,创造是由神我和自性结合引起的。〗

22.由自性(生)大,然后(生出)我慢,由此(我慢生)十六(谛)系列,再由此十六(谛中的)五(唯生)五大。
〖由无形态的自性生觉……。由觉生我慢……。由此(我慢生)十六(谛)系列……,即五唯,也就是声唯、触唯、色唯、味唯、香唯。然后是十一根--五知根,即耳、皮、眼、舌、鼻;五作根,即口、手、足、排泄器官、生殖器官以及具有知根和作根这二者特性的第十一(根)――心……。由五唯(生)五大,即是所谓空(生)于声唯,风(生)于触唯,火(生)于色唯,水(生)于味唯,地(生)于香唯。〗

23.决(智)是觉。法、智慧、离欲、自在是萨埵(具有的)相。多磨(具有的)相与此相反。
〖觉根据它是萨埵的还是多磨的有八个部分。觉的萨埵(具有的)相有四种,即法、智慧、离欲、自在……。觉的多磨(具有的)相与此相反……。与法相反的是非法。与此类似,(与智慧、离欲、自在相反的是)非智、爱欲、不自在。〗


24.我慢是自我意识。由此生出两种创造(物):十一根系列和五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帖子

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0
发表于 2014-7-15 07: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25.十一(根)生于具有萨埵的转变我慢,(五)唯(生)于具有多磨的大初我慢。从炎炽我慢(亦可生十一根和五唯)二者。
〖当罗阇和多磨在我慢中被萨埵克服时,这种我慢就是具有萨埵的(我慢),先师称之为转变(我慢)。从转变我慢生出十一系列,即十一根系列……。当萨埵和罗阇在我慢中被多磨克服时,这一我慢称为具有多磨的(我慢),先师称之为大初(我慢),从大初我慢中生出五唯……。当萨埵和多磨被罗阇克服时,我慢因此称为炎炽(我慢)。从炎炽(我慢)中生出这二者,即(十一)根系列和五唯系列。〗

26.知根是眼、耳、鼻、舌、皮。口、手、足、排泄器官、生殖器官被称为作根。

27.在此,心(具有知根和作根)二者的特性,(心可)分别,(是)根。因为(它与其他根)类似。(根的)多样性和外部(事物)的差别性(产生)于德的变化系列
〖在知根中,这(心)如同知根,在作根中,这(心)如同作根。为什么呢?(因为)它分别决定知根和作根的作用。因此,心具有二者的特性……。分别是心的作用。……不同根的不同对象产生于德的特定变化。〗

28.与声等(五唯)有关的五(知根)的作用被认为仅是认知;语言、执拿、移动、排泄、生殖是五(作根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帖子

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0
发表于 2014-7-15 07: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29.三(内作具)的作用是(它们)各自的特性。这(各自的特性对三内作具)不是共同的。(作具的)共同作用是波那等五风(的运行)。
〖“决(智)是觉”被作为觉的定义。这(决智)亦是觉的作用。与此类似,“我慢是自我意识”是我慢的定义。(自我意识)亦是我慢的作用。“心可分别”是心的定义。因此,心的作用仅是分别。(所以,)三(作具),即觉、我慢、心的作用是各自特定的性质……。五风,即波那、阿波那、沙摩那、优陀那和婆那,是所有作具的共同作用。称为波那的风存在于口、鼻中,它的运行是所有十三作具的共同作用。因为当有波那时作具才产生。波那如同笼中鸟,给一切以运动。它由于呼吸而被称为波那。阿波那之所以这种称呼是因为它退缩,它的运行亦是作具的共同作用。沙摩那存在于(身体的)中心,它之所以这样称呼是由于它恰当地分配食物等。与此类似,优陀那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它向上提、拉或升。它存在于肚脐和头中。优陀那的运行是所有作具的共同作用。此外,遍布于身体并划分其内在性质的婆那,它之所以这种称呼是因为它像空间一样遍布于身体。它的运行是所有作具的共同作用。〗

30.关于已见物,(三内作具和一知根这)四(作具)的作用是同时的。但此(四作具的作用)也被发现是逐次的。关于未见物亦如此,三(内作具)的作用以此(一知根的作用)为基础。
〖当觉、我慢、心与任何一根结合时,就成为四(作具),关于这四(作具),存在着与已见物相关的同时的作用。觉、我慢、心和眼同时取色,(认识到)那是一个柱子;觉、我慢、心和舌同时取味;觉、我慢、心和鼻同时取香;皮与耳亦如此……。四(内作具)的逐次作用亦存在。如一个在路上行走的人看到远处的某物,并被关于它是一个柱子还是一个人的疑惑所困扰。后来他看到该物上有某种标记或鸟,于是在他的疑惑的心中产生了起决定(作用)的觉,(认识到)那是一个柱子。由此,(出现了)确认那必定是一个柱子的我慢。因而,觉、我慢、心和眼的逐次作用被观察到。〗

31.(作具)在相互激动的刺激下发生各自的作用,(它们活动的)唯一原因是为了神我的目的。作具的活动不由任何(其他事物引起)。
〖觉在获知我慢的激动后,产生其特殊的作用……。神我的目的要达到,德为此目的而动作。因而,这些作具(的活动)表现出神我的目的……。“作具的活动不由任何(其他事物引起”),此句意为:只有神我的目的引起它们活动。作具不是由任何高级的存在引起和驱动的。〗

32.作具(有)十三种,它们的作用是取、执和照;它们的对象,(即)所取、所持和所照,(有)十种。
〖五知根,即眼等;五作根,即言语(之根)等[包括觉、我慢和心]。这些是十三种作具……。它们的作用是取、持和照。此处,取和持由作根进行,照则要通过知根……。十种对象即声、触、色、味、香、言语、执拿、移动、排泄、生殖。(它们)由知根所照,由作根所取和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帖子

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0
发表于 2014-7-15 07: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33.内作具(有)三种;外(作具有)十种。(外作具)是三(内作具)的对象。外(作具)在现时(起作用);内作具在三时(起作用)。
〖内作具,即觉、我慢和心这三者。……五知根和五作根是十外作具。
而且,它们(十外作具)是三(内作具)的对象……。耳仅听现在之声,而不(听)过去或未来(之声);眼仅看现在之色,而不(看)过去或将来(之色)……。因此,外作具被认为(仅)在现在起作用……。觉在现在、过去和将来认知……,我慢是现在、过去和将来的自我意识。与此类似,心在现在、过去和将来思量。因此,内作具在所有三时起作用。〗

34.在此(十根)中,五知根(领悟)有差异和无差异的对象;言语(之根仅以)声为对象,但其余(四作根则有)五种对象。
〖人的五知根领悟有差别的对象,即声、触、色、味、香,并伴有喜、忧、暗(三德)。涉及诸神时,(知根)领悟无差别的对象……。“五种对象”指作为此(五作根)对象的声等五(唯)。〗

35.由于觉与(其他二)内作具可领悟一切对象,因此,三(内)作具是门主,其余的(根则是)门。
〖由于(觉、我慢和心)领悟了所有对象,领悟了在所有三时中的声等,因此,这三(内)作具就是门主,而其余的则是门。〗

36.这些(作具)彼此相区别,是德的不同(变化,它们)犹如灯一样,(使)所有的(对象)显露,为了神我的目的而把(它们)展示给觉。

〖(以上)提及的所有作具是德的不同变化。……它们如灯一样,(使)所有的对象显露。它们彼此不同,即不相似或具有不同的对象。亦即它们以德的变化为其对象……。这些作具都为了神我的目的而起作用。知根、作根、我慢和心使其对象显露后,把它们(的对象)展示给觉,即把它们置于觉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帖子

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0
发表于 2014-7-15 07: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37.由于觉取得了与所有(对象)相关的神我的经验,因而那同一(觉)亦辨别自性与神我的细微差别。
〖“所有”指在所有三时中的所有根的对象……。“细微”指不能被那些未修苦行的人所把握。〗

38.(五)唯我差别,从这五(唯生出)五大。这些(五大)被认为(有)差别,(它们是)寂静的,畏怖的和迷暗的。
〖这些(五唯)被认为无差别,它们是神的领悟对象,具有喜的特性而无忧与暗的特性……。这些有差别的对象(即五大)被人们所领悟,(它们)是寂静的,即具有喜的特性;(是)畏怖的,即具有忧的特性;(是)迷暗的,即产生暗。〗

39.细微、父母所生(身)和大[指粗大元素]是三种差别物。在它们中,细微是常存的,父母所生(身)是可灭的。
〖细微,即细微元素,由大等组成,并以大等为特征。细身常在,并经历轮回,它们是细微的。……父母所生(身)在此世上是可灭的,在死时离开细身……,它的元素解体为地等。〗

40.相身[即细身]在原初时(产生),不受阻碍、常住、由大[指觉]至(五)唯等组成,轮转,不可经验,有熏习。
〖那时,宇宙还未产生。接着,当自性第一次创造时,细身就形成了……。(它)不受阻碍,即不被系缚于兽、神、人的状态。由于其细微,它在任何地方也不受阻碍……。常住即永恒。它在(辨别)智未获得前,是迁移的……,它轮转或活动于三世中……。细身不可享受,因为它通过父母生的外部身体呈运动态……,熏习即法等。……当(世界)解体时,大至(五)唯等与根一起没入自性。那时(细身)不迁移,它们在自性中保持不受触动,直至创造……。当创造时,相身(细身)再次迁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朝圣者客栈

GMT+8, 2025-2-5 15:43 , Processed in 0.03757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