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者客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美赫巴巴
查看: 2249|回复: 0

重阳立教十五论

[复制链接]

主题

帖子

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0
发表于 2014-1-24 22: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重阳是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的创立者,后被尊为道教的重阳开化辅极帝君与北五祖之一。原名中孚,字允卿,又名世雄,字德威,创道后改名王嚞,字知明,道号重阳子,故称王重阳。

中国宋代著名道士。幼好读书,后入府学,中进士,系京兆学籍。金天眷元年(1138),应武略,中甲科 ,遂易名世雄。年47 ,深感“天遣文武之进两无成焉”,愤然辞职,慨然入道,隐栖山林。金正隆四年(1159),弃家外游,于甘河镇遇异人(考证为纯阳真人——吕洞宾)授以内炼真诀,悟道出家。金大定元年(1161),在南时村挖穴墓,取名“活死人墓”,又号“行菆”,自居其中,潜心修持。三年,功成丹圆,迁居刘蒋村。七年,独自乞食,东出潼关,前往山东布教,建立全真道。其善于随机施教,尤长于以诗词歌曲劝诱士人,以神奇诡异惊世骇俗。在山东宁海等地宣讲教法。

《重阳立教十五论》为全真道的经典论著。主要内容为:凡出家先须投庵。身依心安;云游访师 ,参寻性命;学书宜采意心解;精研药物,活人性命;以丛林为立身 之本;静坐须心如泰山,剪除念想以定心;调和五行精气於一身, 以正配五气;修炼性命;入圣之道须积功累行;超越欲界、色界、无色界;养身之法在於得道多养;超离凡世等十五条。该书论述了全真道创教的基本宗旨,规定了类严格的修道戒规,融合儒释道三家精华,为研究全真道的重要经典文献。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

《重阳立教十五论》原文全文为:
第一住庵
凡出家者,先须投庵。庵者,舍也,一身依倚。身有依倚,心渐得安,气神和畅,入真道矣!凡有动作,不可过劳,过劳则损气;不可不动,不动则气血凝滞,须要动静得其中,然后可以守常安分,此是住庵之法。

第二云游
凡游历之道有二:一者看山水明秀、花木之红翠,或翫(同“玩”)州府之繁华,或赏寺观之楼阁,或寻朋友以纵意,或为衣食而留心,如此之人,虽行万里之途,劳形费力,遍览天下之景,心乱气衰,此乃虚云游之人。二者,参寻性命,求问妙玄,登巇崄之高山,访明师之不惓,渡喧轰之远水,问道无厌。若一句相投,便有圆光内发,了生死之大事,作全真之丈夫。如此之人,乃真云游也!

第三学书
学书之道,不可寻文而乱目,当宜采意以合心。舍书探意、采理,舍理采趣,采得趣,则可以收之入心,久久精诚,自然心光洋溢,智神踊跃,无所不通,无所不解。若到此,则可以收养,不可驰骋耳,恐失于性命。若不穷书之本意,只欲记多念广,人前谈说,夸讶才俊,无益于修行,有伤于神气,虽多看书,与道何益?既得书意,可深藏之。

第四论合药
药者,乃山川之秀气,草木之精华。一温一寒,可补可泄;一厚一薄,可表可托。肯精学者,活人之性命;若盲毉(同“医”)者,损人之形体。学道之人,不可不通;若不通者,无以助道。不可执着,则有损于阴功,外贪财货,内费修真,不足今生招愆,切忌来生之报,吾门高弟,仔细参详。

第五论盖造
茅庵草舍,须要遮形,露宿野眠,触犯日月。茍或雕梁峻宇,亦非上士之作为;大殿高堂,岂是道人之活计。斫伐树木,断地脉之津液;化道货财,取人家之血脉。只修外功,不修内行,如画饼充饥,积雪为粮,虚劳众力,到了成空。有志之人,早当觅身中宝殿,体外朱楼,不解修完,看看倒塌。聪明君子,细细察详。

第六论合道伴
道人合伴,本欲疾病相扶,你死我埋,我死你埋。然先择人而后合伴,不可先合伴而后择人。不可相恋,相恋则系其心;不可不恋,不恋则情相离。恋与不恋,得其中道可矣!有三合三不合:明心、有慧、有志,此三合也。不明著外境,无智慧性愚浊,无志气干打哄,此三不合也。立身之本在丛林,全凭心志,不可顺人情,不可取相貌,唯择高明者,是上法也。

第七论打坐
凡打坐者,非言形体端然,瞑目合眼,此是假坐也。真坐者,须十二时辰,住行坐卧,一切动静中间,心如泰山,不动不摇,把断四门,眼耳口鼻,不令外景入内,但有丝毫动静思念,即不名静坐。能如此者,虽身处于尘世,名已列于仙位,不须远参他人,便是身内圣贤。百年功满,脱壳登真,一粒丹成,神游八表。

第八论降心
凡论心之道,若常湛然,其心不动,昏昏默默,不见万物,冥冥杳杳,不内不外,无丝毫念想,此是定心,不可降也。若随境生心,颠颠倒倒,寻头觅尾,此名乱心也,速当剪除,不可纵放,败坏道德,损失性命。住行坐卧,常勤降闻见知觉,无(《道藏》原本作“为”,据上下文意,当改为“无”)病患矣!

第九论炼性
理性如调琴,弦紧则有断,慢则不应,紧慢得中,琴可调矣!则又如铸剑,钢多则折,锡多则卷,钢锡得中,则剑可铸(《道藏》原本,并无“铸”字,依上下文意,当增之)矣;鍊性者,体此二法,则自妙也。

第十论匹配五气
五气聚于中宫,三元攒于顶上,青龙喷赤雾,白虎吐乌烟。万神罗列,百脉流冲,丹砂晃朗,铅汞凝澄,身且寄向人间,神已游于天上。

第十一论混性命
性者神也,命者气也。性若见命,如禽得风,飘飘轻举,省力易成。《阴符经》云:“禽之制在气”,是也。修真之士,不可不参,不可渗漏于下士,恐有神明降责。性命是修行之根本,谨紧锻鍊矣!

第十二论圣道
入圣之道,须是苦志多年,积功累行,高明之士,贤达之流,方可入圣之道也。身居一室之中,性满干坤,普天圣众,默默护持,无极仙君,冥冥围遶。名集紫府,位列仙阶,形且寄于尘中,心已明于物外矣!

第十三论超三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乃三界也。心忘虑念,即超欲界;心忘诸境,即超色界;不着空见,即超无色界;离此三界,神居仙圣之乡,性在玉清之境矣!

第十四论养身之法
法身者,无形之相也。不空不有,无后无前,不下不高,非短非长。用则无所不通,藏之则昏默无迹。若得此道,正可养之;养之多则功多,养之少则功少。不可愿归,不可恋世,去住自然矣!

第十五论离凡世
离凡世者,非身离也,言心地也。身如藕根,心似莲花,根在泥而花在虚空矣!得道之人,身在凡而心在圣境矣!今之人,欲永不死而离凡世者,大愚不达道理也!言十五论者,警门中有志之人,深可详察知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朝圣者客栈

GMT+8, 2025-2-5 15:40 , Processed in 0.03486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