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6-18 07: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状态III
神作为生发者,维持者与融化者
在此状态,神发挥其生发、维持和融化三个主要属性(sifat)。这个“三合一”状态相应于吠檀多的三位一体:梵天(Brahma,创造者),毗湿奴(Vishnu,维护者)和摩赫希(Mahesh,毁灭者)——苏非教的同义词是阿法伽(Afridgar),帕瓦蒂伽(Parvardigar)和法那卡(Fanakar)。
神的三个属性通过三个大天使得以表现:伊斯拉菲(Israfeel,创造生命的天使),麦喀尔(Mikaeel,维持生命的天使)和伊兹拉尔(Izraeel,毁灭生命的天使)。
神的状态III的三重属性潜在于神的最原始状态I;当原始无限心血来潮在神里涌现,当神在其状态II萌生出无限自知驱策“我是谁?”的刹那,这些属性一齐自发地展现自身。在无限心血来潮涌现的刹那,神在其状态II同步获得了无限的、双重方面——无限地无意识,如在其状态A;同时又无限地有意识,如在其状态B。
尽管如此,无限原始的自知驱策显然在(对自身无限地无意识的)上帝状态A仍然坚持着。无限的自知驱策在神的无限地无意识状态A的坚持,使作为大无潜在于作为大有之神的最原始状态I的无限中的、神的一切属性和方面的显现成为可能。但是,对作为大无潜在于大有中的一切,只可能将之想象为潜在于神的超越状态II。
由此,受无限驱策所推动,潜在于神的超越状态的一切逐渐地展现,并自动地显现为属于大无的一切。所以,被显现的大无之乌有即造物界;该造物界涌现于神的无限、无意识状态A中的无限自知驱策。结果自然是,神的无限、无意识状态A获得三个无限属性(创造者上帝,保护者上帝,融化或毁灭者上帝)的第一个属性——生发者。
获得了生发者的属性,神显然成为造物界的创造者,如在其状态III。
因此最自然地,神创造时,还必须自动地维系他所创造的事物。因而他显然还成为造物界的保护者,如在其状态III。
在保护被造物的行为中,神还同时确立了造物界的必然消融或毁灭。倘若未预设融化或毁灭,保护则毫无意义。因而神显然还成为造物界的融化者或毁灭者,如在其状态III。
神的状态III是神成为创造者并同时作为其造物界的维持者或保护者,融化者或毁灭者的那个状态。在同一个时间,神就这样成为状态III的创造者、保护者和毁灭者。
涌现于神的无限原始心血来潮和随之而来的无限自知驱策,使神里的创造者、保护者和毁灭者之无限三重属性,连同潜在大无之乌有的一切万象,得以显现。该乌有确确实实什么都不是,虽然它因幻相(有时被称作“摩耶”)而似乎作为造物界存在着。
美赫巴巴告诉我们,真实意义上的造物界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说的造物界,乃是大无的无数形式的显现。该大无实际上是“无物”——但它存在于自身的幻境中。它不可否认,但它却超不出大有,也就是说,神。虽然大有包含着该大无,但大无却永远不会且永远不能包含或意味着大有。唯有全能者是大有,包括了大无;在造物界显现自身之前,除了作为大有的全能者,确实绝对是“无物”存在。
“唯有安拉存在,一切显现皆潜在其中;
一个恒音遍在,一切音符皆潜在其中;
只有客栈在彼——无有侍者与饮者;
浊界自不必说——连天界亦不存在,
随着神圣令下“有”,生命微笑着跃出。”
——穆斯夫-阿斯伽(Munsiff-Asghar)
唯有全能者存在过,但他只是潜在地有意识,因而不知道自己;正如意识潜在于他,造物界也同样地潜在于他。
在潜在的与显现的造物界之间的区别,可被比作种子与树之间的区别。然而,无论种子还是树,潜在或是显现,造物界永远是“无物”,因为它是显现为乌有的潜在大无。
作为大无潜在于作为大有之神的无限超越状态II的一切,皆是通过神的无限中的一个最有限点被表现与显现的。这个点被称作“创世点”或“噢姆点”(OM point)。造物界经由这个点被投射出。这个创世点也潜在于神的最原始状态I,超越超越状态。
流溢、维持和融化过程,持续而一致地继续着,这可以用类比加以说明。让我们假设人身是神。可把人身闭眼睡觉比作神的超越状态,作为状态II-A。把最初的睁眼时刻比作神作为创造者的状态。把随后的保持清醒状况比作神作为维持者的状态,把再度闭眼睡觉比作神作为融化者的状态。因而在同一个时间,神是创造者、维持者和融化者,三位一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