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南亚各地,常有一些树木被视为神祉,人们在树头焚香祭拜以答谢神明的保佑。拥有几百年历史,广袤的塔斯马尼亚原始林,如今却被砍伐做成廉价的木片。人类对森林的作为着实揭露了我们对自然与未来的态度。
树木在维持洁净空气、水源和健康的土壤的循环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生物学家威尔森(E.O.Wilson)在其著作《生物多样性》 一书指出,在原始林覆盖率降到30%以下的区域,原本永续的各生态系统会开始瓦解,包括河川泥沙淤积、土石流、空气质量恶化。
著名的科学家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指出,这些生态系统的瓦解接下来会影响到沙漠和极地等其他生物区,比方说,该下季风雨的大陆却没下,或是飓风形生的频率提高等等。这些已经在我们眼前发生了。关于这类的失衡现象,戴蒙(Jared Diamond)在其所著的《大崩坏:人类社会的明天》(Collapse How Socities Choose to Fall or Succeed)一书中已经举出强而有力的证据。
在这一章,不论森林的规模大小,我们都将其视为农场产业的产出。为了要能收成,树木的砍伐程度必须降到最低。每座都市、郊区小镇与农村,都需要森林的供给来满足某些需求,森林也同时必须执行其生态功能。
就像把钱还给银行一样,我们回种给森林的树要足够,才能偿还每个人有生之年所消耗的木材和林产。
如果你能使用乡下的土地,就栽植一座森林吧!如果你住在郊区或都市里,不妨查查看是否有公家地可以让你做这件事。
重要的是,人人都应该把这辈子用掉的树种回去。要砍多少树才能供给每人每天要用到的纸张、柴薪、建材、家具和其它林产呢?
答案是:我们每人每天会用掉2棵大树。
也许你已经注意到,在第二区和第三区,你除了要种更多的乔木、灌木之外,还有果树、坚果树、防风林、树篱和防护林带。造林让环境更加稳定,多样性提高,整个系统也更能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