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者客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美赫巴巴
楼主: 一修

翻譯、反饋、感謝

[复制链接]

主题

帖子

0

积分

游客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6-12-4 20: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meherbabachinese.com/view.php?tid=49&id=157
当前位置:首 页 >> 美赫巴巴的著作 >> 《无与有》 >> 《淘气的小鸡》4

1.
t:  大无所问的这些问题 “我是谁?你是谁?”为影子所问
s1:大无所问的这些问题 “我是谁?你是谁?”为影子而问
s2:大无所问的这些问题 “我是谁?你是谁?”是影子所问

2.
t:无实质的小无——影子发出迹象
s:
d:不明白

3.
t:每一个水滴这是都感到被火焰和气体所包围
s:每一个水滴这时都感到被火焰和气体所包围

4.(?)
t:我什么都不是,我什么都是
s:我是乌有,我是万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60

帖子

33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4
发表于 2006-12-5 05: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8楼一修2006-12-04 19:44发表的“”:
http://www.meherbabachinese.com/list.php?tid=49
当前位置:首 页 >> 美赫巴巴的著作 >> 《无与有》

关于《淘气的小鸡》翻译的一些共性建议,由于很不熟悉印度教和苏菲教义,以下的建议不是很确定,仅供参考。

1.
t:实在
s:实相
d:“实在”似乎比“实相”要含糊些。在美赫巴巴的教诲中,术语有不同于佛教的所指,比如“三界”,因此,使用“实相”也不会引起歧义,因为使用的范围不同。

2.
t.未希奴
s:毗湿奴
d:神作为维护者,毗湿奴/维湿奴/维湿努/毗师奴/维师努等都是比较常见的翻法,可以选择,而未希奴是首见。

3.(?)
t:大我
s:神我

4.(?)
t:Brahmaloke
s:梵宫
.......

一修,又看见你的名字。很高兴。

建议都非常好,刚好是我曾经犹豫的地方。

1实在/实相
记得多年前开始翻译《语录》和《神曰》时,我也要在这两个词之间取舍。“实在”的原文是Reality,相对于illusion(幻相)。它的用法基本上等同于佛学里的“实相”。我后来没有采用“实相”,主要有两个考虑。一是想把它与任何的具“相”的事物/概念彻底分开,比如“幻相”“业相”等,以强调其绝对性与独一性。二是想尽量避免宗派化的或狭义的传统语言。因为作为本时代的阿瓦塔,美赫巴巴的文字可以说很现代易懂;作为将各大宗教串联在一起的阿瓦塔,他在著述中信手采用了不同灵性传统的术语,适合不同文化层面和传统背景的读者。相对于“实在”这个较现代的哲学用语,“实相”则偏重佛教与返古。另外,我后来还发现,用“实在”能够帮助理解巴巴语境里的“存在”(Being)。不知为什么,我仍然觉得从直觉语感上,“在”比“相”更生动,也更贴近Reality。

2未希奴/毗湿奴
很好的意见。我翻译时觉得“毗湿奴”不合Vishnu的读音,就用了“未希奴”。因不喜欢“湿婆”而把Shiva译作“希瓦”。现在想想,这么译可能会造成混乱。准备在新版译文里把Vishnu/Shiva/Brahma"再改回约定俗成的“毗湿奴/湿婆/梵天”。

3.大我/神我
原文是Self,有时用Real Self(真我),等同于梵语的Atma。Self(大我)的对应是self(小我),译作“大我”更能彰显二者的对比。“神我”好像不常见。

4Brahmaloke/梵宫
这个建议很不错。不知有无出处。如果没有,乃是很好的独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60

帖子

33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4
发表于 2006-12-5 07: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2.(?)
t:水滴走出大无的第二次冒险 仅仅产生了想象的种子——Brahmand
s:水滴走出大无的第一次冒险 仅仅产生了想象的种子——Brahmand

核对了一下原文:
In fact, the Drop's second venture out of the nothing
produced only the seed of imagination, Brahmand;

原书里second下面被译者划了线,似乎我也产生过疑问。等我再把这整个部分读一遍,看看是否是印刷错误。


3.(??)
t:它们包含了该纯色的一切颜色
s:它们包含了该纯色的一切色度

原文是containing all the colors of that pure color

从上下文看,似乎是指那个纯色包含了七种颜色,而不是一种颜色的色度(shades of color)。我需要再认真读一遍,等脑子更专注时


2.
t:无实质的小无——影子发出迹象
s:
d:不明白

原文是insubstantial nothings--shadows giving signs

改译为:无实质的小无——影子——发出信号


4.(?)
t:我什么都不是,我什么都是
s:我是乌有,我是万有

原文是I am nothing, I am everything

我从前也是译作“我是乌有,我是万有”。记得去年在“无央之界”,有朋友提出,应该把nothing译作“什么都不是”,我接受了建议。你让我觉得还是最初的译法好,改!

其它几个建议都很好,完全采用。多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帖子

0

积分

游客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6-12-8 19: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修同樣不喜歡“毗湿奴/湿婆”這一組翻譯,感覺很不舒服。最近查了一下,有很多翻譯使用“維施努/希瓦”這樣的翻譯,感覺很好。

“實相”在新時代用的比較多,也很含混,“實在”太哲學太晦澀,嗯,中文好像不是很擅長精確的定義,只適合言簡意丰的表述。

“神我”一直是佛教批判的對象,還是不用為好。


這幾天有點忙,等空一下把《淘氣的小雞》校完。

Brahmaloke/梵宫是根據構詞推理出來的,同樣SHIVALOKE,可以譯成希瓦宮,挺美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60

帖子

33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4
发表于 2006-12-9 09: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維施努/希瓦”也不错,如果已经有很多人用的话,也许能进而成为新的约定俗成。

新时代的中译我读得不多,不大了解他们翻译时的依据。我觉得与“实相”相比,“实在”更强调关乎体验的“在”。而终极的上帝状态只可体验。也许第六层面的“见”可以用“亲见实相”,因为那个状态,爱者与被爱,能见与所见之间仍然有一层面纱。实在/神/佛性/超灵仍然以某种“相”(虽然是实相)呈现给个体灵魂。当然,语言是永远无法完美地表述Reality的,也许译作“真实”更贴切?但它似乎更常作形容词而非名词用?

在美赫巴巴的著述里,有Divine I, Divine Ego的说法,我一般译作“神圣我”,是“真我”“大我”的同义词。不用“神我”,主要是觉得这容易使人误解为“神与我”两个概念,像对“物我”的理解那样。佛教对“神我”的批判可能是基于其哲学思想。

校对方面不急,听其自然最好。

梵宫/希瓦宫很好,我很喜欢。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帖子

0

积分

游客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0 21: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meherbabachinese.com/view.php?tid=65&id=262
首 页 >> 美赫巴巴的讯息 >> 爱之道 >> 巴克提瑜伽


譯文:真正的弃世者,那个放弃一切欲望的伟大英雄——乞讨的起源,当他从世俗人那里乞讨并得到食物或生活必需品时,他在给后者提供一个机会,去服务并分担伟大而高尚的求道。

反饋:“分担”一詞如果是“share”,則似乎可以翻譯成“分享”。

謝謝譯者的辛勤勞動,讓我們不斷有最新知識可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朝圣者客栈

GMT+8, 2025-4-4 09:41 , Processed in 0.04862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