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lvjun138 于 2012-9-7 16:37 编辑
田心及各爸爸爱者们:
你们好!
我的困惑是我看到巴巴讲的非常矛盾的地方,在《无限智能》消除业相的四个瑜伽里,巴巴说:“通过四瑜伽可达到第七阶段的解脱状态,甚至巴巴有认为可以通过四瑜伽达到最完美的塞古鲁状态而不是第七阶段的马居扑状态,在这里第六到第七阶段至师的恩典是不绝对必要的,通过四条瑜伽自己就可达到解脱的最高境界,而在《神曰》 >> 意识的层面 的文章中,巴巴说:第六到第七层面是必须要至师恩典的,否则是不可能达到的。我想知道这怎么回事?我搞不大明白,原文如下:
“有心意识的人体灵魂要跨越第六层面并体验第七层面,单靠自身的努力 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在这个阶段,至师的恩典绝对地必要,惟有至师才能帮助有心意识的人体灵魂脱离心意识,使他实现与无限状态的一体性,以便有意识地体验无限喜乐并证悟他(阿特玛)永远地处于极乐。”
四个瑜伽说可以自己的解脱原文摘录如下:
1: 竭磨瑜伽
心因在上一个形体中未接收新苦乐印象,而不再接受新形体,从而摆脱对形体的接受和对宇宙的体验。这就是竭磨瑜伽,藉由此道,心通过用精与浊形体进行体验来消耗过去的印象,通过在体验过程中保持无动于衷,而不积累新的苦乐印象,从而在过去印象皆被体验后,摆脱业相,形体和宇宙。所以说竭磨瑜伽是无限心证悟自身和获得解脱(Moksha)的一条道路。
2:禅那瑜伽
在这个瑜伽,心为了证悟大我而放弃对精与浊宇宙的体验。但彻底的舍弃(sanyas)意味着,消灭业相甚至不是希望证悟,而是纯粹为了舍弃,为了消灭业相。这种认识乃真正禅那——禅那瑜伽的结果。所以说禅那瑜伽教导最高程度的舍弃,没有欲望,仅仅为舍弃而舍弃,认识到大我乃无体验,无对象,无形体,无须精或浊体验,因为它永恒,无限,一体不分,无属性,无色彩,无形相,无行动(nirgun, niranjan, nirakar, karya rabit)等等。( S4 R' b5 ~, h- `) b* N6 G8 G2 `
, M! r+ H0 P5 p: O( G当心能够以必要的比例彻底控制自身,不体验业相时,业相就被消灭,新的苦乐业相不生。不过,它不体验业相,怎能积累新印象?原因是印象只能按体验业相时的感受才会积累。因此通过控制,心达到大我证悟。不体验过去的业相,新业相则不形成。
3:巴克提瑜伽
通过巴克提瑜伽,心失去对身体和对宇宙的意识。在这个瑜伽,无限妄心(吉瓦)认为自己有别于无限智能(帕若玛特玛),从而敬爱它,专注于它。并且按照对帕若玛特玛的专注比例,失去对身体和宇宙的意识。心越敬爱帕若玛特玛,就越专注于它,也越对身体和宇宙无意识。达到最大专注程度,即完全失去对身体和宇宙的意识时,心便与帕若玛特玛合一。也就是说,吉瓦成为希瓦,崇拜者与被崇拜者合一。
% Q" Y1 m. q( c! B7 l: m3 L; h& U5 l- w7 C. p/ V- f9 `7 ?: l' a
同一个无限智能,妄想时是吉瓦,真想时是希瓦,不想时是帕若玛特玛。吉瓦通过对帕若玛特玛的巴克提(信爱)成为希瓦。因此巴克提意味着心从身体和宇宙转向大我,帕若玛特玛,无限智能。也就是失去身体和宇宙意识,获得帕若玛特玛或大我意识。无限心体验宇宙时,意识到其精与浊身体,也意识到精与浊宇宙,就是说它具有妄意识。这种妄意识是指对身体和宇宙的意识(觉知)。
% ~' r1 t& @3 q- O3 N w- D4 s; ^: v$ o
心失去对身体和宇宙的意识,便获得对大我的意识。
4:珞珈瑜伽
在珞珈瑜伽,心越是通过静心和专注过程前进,失去对身体和宇宙的意识,业相就越是被消除。最终,通过该瑜伽,心与灵魂相遇,心成为灵魂。同一个吉瓦,没有业相时,便成为希瓦。在珞珈瑜伽,心相应地通过具体的过程达到止息或不思想,变得对大我有意识,对身体和宇宙无意识,不是业相首先消失。通过这个瑜伽达到最高专注状态,即涅未卡帕状态而非瑜伽三昧状态时,业相完全消失。!
再摘一段,来自禅那瑜伽:
总之,如上所述,可通过禅那瑜伽消灭过去业相,获得浊目标,灵性能力(瓦隶状态),与帕若玛特玛合一(法那费拉,玛居卜状态),或赛古鲁状态。这些目标或状态,是有可能通过不让心对过去业相进行浊体验来达到的,虽然非常困难——除了赛古鲁状态。要达到赛古鲁状态,就不能在修行此瑜伽时有任何欲望,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靠赛古鲁的恩典才能获得赛古鲁状态。如图克拉姆所说:6 u+ z ~9 @" x8 N( f
' y7 a4 `/ M! ~4 C; A: _; p除了赛古鲁,别无选择。* _3 Y! t! f. A' L8 N
这里有一句:"要达到赛古鲁状态,就不能在修行此瑜伽时有任何欲望,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几乎”这两个字好像就隐含着不用塞古鲁恩典也可达到塞古鲁状态。
而这段摘自:巴克提瑜伽里的文章说,要达到至师塞古鲁状态就必须要至师恩典了,文章如下:
通过萨古或纳古巴克提,或通过禅那瑜伽,珞珈瑜伽,竭磨瑜伽,即使一个人达到高级状态,甚至获得合一(玛居卜状态),但要获得大知(撒里克状态),赛古鲁的恩典乃不可缺少。所以赛古鲁巴克提最好。
在接下来是摘自《神曰》里的第六层面到第七层面必须要至师的恩典的文章:
“ 有心意识的人体灵魂要跨越第六层面并体验第七层面,单靠自身的努力 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在这个阶段,至师的恩典绝对地必要,惟有至师才能帮助有心意识的人体灵魂脱离心意识,使他实现与无限状态的一体性,以便有意识地体验无限喜乐并证悟他(阿特玛)永远地处于极乐。”
《神曰》文章位置:http://www.meherbaba.cn/view.php?tid=47&id=221
《无限智能》四瑜伽文章位置:http://www.kezhan.meherbaba.cn/v ... p;extra=&page=1
还有两篇其它文章里说从第六道第七阶段至师的恩典是不是必要的
1:通向道路的途径 道路的状态及阶段:http://www.meherbaba.cn/view.php?tid=76&id=506
2:证得我的十二条途径
还有在《淘气的小鸡》1里巴巴又说静心,祈祷等途径都不能达到,唯有靠至师的恩典才可以了,原文如下:
而是神圣知识——真知(Dnyan,Gnosis),
它超越了心,因为它存在于心之外。
它是无限智慧——Apar Vidya。
该神圣知识是有可能获得的,
但却不是通过静心、
专注、入定、斋戒、苦行或祈祷等媒介;
要获得该智慧
只有通过至师——库特博,赛古鲁(Qutub,Sadguru)的恩典 。
全文:http://www.meherbaba.cn/view.php?tid=49&id=147 |
|